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汪德文|乌克兰泪尽绝望的挽歌

2025-10-07 23:48 来源:群名网 点击:

汪德文|乌克兰泪尽绝望的挽歌

乌克兰泪尽绝望的挽歌

作者 汪德文

欧洲大陆,那片令人心生向往的土地。

它承载着数不清的传奇,从古老文明的起源,到艺术思潮的澎湃浪潮,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在这片大陆之上,乌克兰,曾经却是上帝格外眷顾的沃土呵。

那广袤无垠的黑土地,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每一粒泥土都饱含着生命的力量,孕育着无尽的希望。春天,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秋天,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冬天,白雪皑皑,沉睡的大地预约着来年的丰收之歌啊!

古老的城镇,宛如岁月的守护者。蜿蜒的石板路,斑驳的墙壁,每一处痕迹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时光。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色彩斑斓的服饰,热情奔放的舞蹈,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了尊严生活的乐章。公园中,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温馨;孩子们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银铃般清脆,空气中总是回荡着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岁月静好的味道……

可人祸推翻了天算,一场战争,毫无征兆地降临了。

它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噩梦,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战争的炮火,如同恶魔的咆哮,震耳欲聋,欲罢不能。高楼大厦在瞬间崩塌,化为一片废墟。水电设施被摧毁,城市陷入黑暗般死寂。曾经热闹的街头,如今空无一人;公园的长椅上,再也没有了晒太阳的老人和嬉戏的孩子;校园里,歌声消失了,留下一片死寂,只有乌鸦收魂的悲呜。

三年了,整整三年。战争将这一切美好,撕得粉碎!

乌克兰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与无奈。一开始,他们的眼中满是泪水,那是对家园的不舍,对亲人的担忧,对民族的拯救。渐渐地,他们不流泪了,他们的泪水流干了,只剩下了无尽的绝望。

而美国,这个远在大洋彼岸的超级大国,把自己的强大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着很复杂但终归是很丑陋很恶魔的角色。

战争伊始,它高举“民主”与“自由”的大旗,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坚定支持乌克兰。大批武器从美国的军事基地被运往乌克兰,一箱箱杀人的武器被运抵乌克兰的军事基地。士兵们满怀希望地打开杀器,眼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他们以为这些家伙就是胜利的保障,却不知这是美国的阴谋与罪恶。他们的一腔热血,换来了一盆冷水,他们悲壮的牺牲,没有捍卫国家的主权与尊严,这被人当枪使的悔恨,何处可以倾泄?!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在战争中大发横财。股票一路飙升,资本家们数钱数到手软。可乌克兰士兵呢?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鲜血染红了大地。每一滴鲜血,都是对这场战争的控诉。

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的态度逐渐变得暧昧。拜登政府官员在国际场合的表态模棱两可,一边口头承诺支持乌克兰,一边在幕后与俄罗斯频繁接触。美国智囊团深知,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对美国自身利益损害巨大。美国经济因战争冲击陷入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众生活压力剧增。国内民众对战争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他们举行大规模抗议,高呼“停止战争,还我生活”。

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代理人战争,他们把乌克兰当作棋盘上随时可以舍弃的一颗棋子。美国利用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的意图昭然若揭。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一直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阻碍。通过这场战争,美国试图耗尽俄罗斯的军事资源和经济实力,让其无力与自己抗衡。

美国还企图借此绑架欧洲。欧洲在能源上对俄罗斯严重依赖,美国利用战争制造欧洲能源危机,迫使欧洲放弃俄罗斯能源,转而购买自己高价液化天然气。欧洲企业因能源成本飙升纷纷外迁,大量资金流向美国,美国成功收割了欧洲财富。

欧洲,在这场战争中应声而起,上窜下跳却处境尴尬,没占到便宜却闹出了不少笑话。在美国的压力下,欧洲国家不得不跟随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导致自己能源价格飞涨,民众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工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冲击,选边站队,跟风使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德国的汽车工业因能源短缺陷入困境,工厂减产,工人面临失业;法国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能源价格过高,社会动荡不安。欧洲国家骑虎难下,既不敢轻易违背美国意愿,又难以承受制裁带来的后果。

世界人民对这场战争痛心疾首。在亚洲,印度民众关注着战争局势,他们深知战争只会带来生灵涂炭,呼吁和平解决争端;在非洲,孩子们在简陋教室里讨论着乌克兰战争,眼中满是对和平的渴望;在南美洲,巴西农民们停下手中农活,为远方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祈祷……

世界人民渴望和平,谴责战争的残酷,更以各自的方式对美国的霸权行径表示出极大愤慨。

乌克兰的战场上,曾经激烈的枪炮声虽已渐弱,却并未带来和平的曙光,绝望仍在延续。

乌克兰的士兵们,那些曾经热血报国的年轻人,大多已倒在血泊之中。在一个偏远村庄,年迈的伊万坐在自家破败的院子里,望着曾经属于儿子的房间,如今人去楼空。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奔赴战场,再也没有回来。伊万的脸上没有泪水,因为有泪还有希望,流干了,已经没泪可流了。曾经,他也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可战争摧毁了一切。

乌克兰的城市满目疮痍,曾经繁华的商场只剩断壁残垣,曾经温馨的居民楼千疮百孔。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只能在废墟中寻找一丝快乐;女人们失去了丈夫,老人们失去了子女,整个国家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回想起战争前的乌克兰,春天鲜花盛开,夏天人们在河边嬉戏,秋天麦浪滚滚,冬天白雪皑皑,宛如童话世界,可如今这一切都只能在回忆中找寻了。

乌克兰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根源在于它盲目追随美国,被美国忽悠了迷惑了。美国向乌克兰灌输“西方价值观”,煽动与俄罗斯的矛盾。乌克兰政客们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听从美国指挥,忽视与俄罗斯的深厚渊源。当战争阴云密布,民众在政客煽动下走上街头支持对抗的时候,却不知已经踏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战争初期,乌克兰民众满怀斗志,自发组成民兵队伍。在基辅街头,一群年轻人手持武器,目光坚定,尽管未经专业训练,却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奔赴战场。他们以为有美国支持就能胜利,可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俄罗斯军队凭借强大实力迅速突破防线,乌克兰军队节节败退,城市和乡村被战火吞噬,民兵们的信心和勇气被消磨殆尽,只剩下绝望。

在战争中,美国虽不断提供武器援助,却远远不足以改变战局。美国军事顾问将乌克兰士兵当作试验品,进行各种军事试验,全然不顾他们的生死。

乌克兰经济因战争遭受重创,工业停滞,工厂被炸,工人失业;农业受损,农田被破坏,农民无法耕种。曾经的欧洲粮仓如今连粮食供应都成了问题,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民众生活陷入困境,仅战后排雷的代价也与一场战争无异。

而此时,美国却在背后谋划从乌克兰灾难中获取更多利益。美国能源公司在乌克兰寻找投资机会,企图控制其能源资源;农业巨头盯上乌克兰肥沃土地,妄图获取农业资产……乌克兰正一步步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俄罗斯在战争中虽付出巨大代价,但实际控制了部分乌克兰领土,加强了在东欧的影响力,保障了自身的安全利益。

乌克兰收复失地已遥不可及。军事力量遭受重创,经济无法支撑大规模战争,国际社会在美俄博弈中也难以给予实质性支持。乌克兰的未来一片迷茫,失去了太多,梦想破碎,只能在美俄阴影下艰难求生。

乌克兰的悲剧,再次为世界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必须保持清醒,不能盲目追随他国,国家主权和安全永远是重中之重。国际社会也应从这场战争中吸取教训,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而乌克兰仍然深陷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乌克兰的大地依旧笼罩在战争结局的更大阴霾之下。

乌克兰人民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他们已流干了所有眼泪,只能默默等待命运的审判,等待那或许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和平与希望。

作者简介:汪德文/62年春虎/湖北襄阳那边人/原第二炮兵大校/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战地洗礼过/98八百里皖江抗洪抢险驻守过/参加过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并在北川战斗三个多月/担任过报社记者编辑主编及副社长/当过大单位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担任过某基地政治部副主任及某局党委书记政委等/公开发表过散文、杂文、随笔、时评、言论、论文及新闻稿件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