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谈美》朱光潜

2025-11-21 14:19 来源:群名网 点击:

《谈美》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9月19-1986年3月6日)安徽人

三立座右铭:

①做人求学之志:恒、恬、诚、勇。

②理想、事业的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③学有所成后,对自己明确的要求:此身、此时、此地。(凡此身应做能做的事,绝不推诿;凡此时应做能做的事,绝不推延;凡此地应做能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读这本书的目的:

什么叫做“俗”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的求温饱。

那如何“免俗”呢?假若你看完这本书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

摘抄:

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本来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

这不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安安分分踏踏实实的念好自家经。记得去年实习时,没工资还要上夜班,给病人端屎尿,工作时不能玩手机,尽量不能坐,有抱怨呀,但现在回首,比起现在来,那是我无忧无虑,充实的生活啊,去了我想去的手术室、急诊科,算是圆梦了。

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寻常恋爱都带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你既恋爱一个女子,就有意无意的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占有欲。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的美。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

《道德经》“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意思就是说: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多少人能做到呀。

通常人说一件事丑,其实不过是因为它稀奇古怪。

人物都以常态为美。健全是人体的常态,耳聋、口吃、面麻、颈肿、背驼、足跛,都不是常态,所以都使人觉得丑。一般生物的常态是生气蓬勃,活泼灵巧。所以就自然美而论,猪不如狗,龟不如蛇,老年人不如少年人。非生物也是如此。山的常态是巍峨,所以巍峨最易显出山的美;水的常态是浩荡明媚,所以浩荡明媚最易显出水的美。同理,花宜清香,月宜皎洁,春风宜温和,秋雨宜凄厉。

接受不一样,对于那些异于常人的人,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因多姿而多彩。

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人尽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边,可是用这部字典中的字来做出诗文,则全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和现在的数字化世界一样的道理,每个人都可以上网,有的人用来玩,有的人用来学习,东西给你摆在那,全凭个人。

读诗就是在做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熄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所以投入的情感也不一。

近代有许多读者说游戏起于精力的过剩,有力没出用,才去玩把戏。这话虽然未可尽信,却还有若干真理。人生来就好动,生而不能动,便是苦恼。疾病、老朽、幽囚都是人所最厌恶的,就是他们夺去动的可能。动愈自由即使人快意,所以人常厌恶有限而追求无限。现实界也是有限的,不能容人尽量自由活动。人不安于此,于是有种种苦闷厌倦。要消遣这种苦闷厌倦,人于是自架空中楼阁。苦闷起于人生对于“有限”的不满,幻想就是人生对于“无限”的追寻求,游戏和文艺就是幻想的结果。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以做梦,梦醒后欢迎回到真实的世界。

“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这句话虽似稍嫌过火,却含有很深的真理。只有死功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来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唯大英雄能本色。

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

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慢慢走,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