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回看|魔都有座枇杷园,周末人气火爆到“不提前预约,不敢去”,原因何在?

2025-10-08 11:31 来源:群名网 点击:

回看|魔都有座枇杷园,周末人气火爆到“不提前预约,不敢去”,原因何在?

取号,排长队,等候一两个小时方能就餐,疫情之下,这种过去很多热门餐厅门前司空见惯的场景不见了,可在沪郊以西,位于青浦的枇杷园生态餐厅内,人来客往,耐心等座的盛况,早在4月头上就已经恢复。 “上枇杷园吃饭,不订座,一般我们是不敢临时动议前去的。”在青浦,枇杷园的名气很响,去过的食客有的是因为这里的美味,有的则是因为这里的各色水果四季不断,还有的则是因为这里闹中取静的环境......

1

枇杷园因园中350亩的枇杷得名,每年的四月末到五月中下旬,也就20来天的结果期,7万斤白玉枇杷成了这个园子的金字招牌。

“肉白似玉,果香浓郁,前来采摘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我们也不外销,自己都不够卖。”68岁的沈振兴,人称“大阿哥”,2009年,跟着如今枇杷园的当家人,也是他的弟弟沈振明,从朱家角老家来到10多公里之外的夏阳社区,投资开发乡村旅游。

(百香果花)

“我弟弟沈振明,脑子活,又烧着一手好菜,做了多年的餐饮,他看上了这块地,想搞农业休闲旅游,除了350亩枇杷,还有135亩的水稻,50亩的蔬菜瓜果,让我来管农业种植。”园内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是沈振兴的点滴心血。

(种植能手沈振兴)

跟着“大阿哥”一路往里走,占地两亩的火龙果养殖大棚内,枝头已萌生花苞,“虽务过农,但没有搞过像样的大规模种植,尤其是园里还种植了大片的热带水果棚,别说养了,什么火龙果、莲雾、嘉宝果、百香果,过去连见都没见过。”

(火龙果花苞)

2010年引种红心火龙果,第一年结果率才一两成,“晚上当学生,白天当老师。”不懂不可怕,肯学,肯钻研的“大阿哥”,买专业书,网上找资料,不耻下问,向养殖能手请教。 寻找原因,原来问题出在花蕊授粉环节,“火龙果夜晚开花,花朵喜光,光线足,花朵开得越足,开的时间也越长,加装补光灯,掌握精准人工授粉技术,第二年的结果率一跃到了六成,直至到现在已经亩产超过200斤了。” 有了火龙果成功经验,“大阿哥”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桂圆、木瓜、莲雾、杨桃、还有嘉宝果。

嘉宝果

“嘉宝果,每年可多次开花结果,最多可达6次,平均每两个月就有果尝鲜。”外形好似“葡萄”的嘉宝果,表皮结实光滑,果肉多汁半透明,甘甜无比。“大阿哥”说,“小朋友们来采摘,对嘉宝果情有独钟,都觉得很奇怪,怎们还有长在树干上的‘葡萄’?”

(莲雾花)

每天在田间地头巡视,看长势,回答着前来采摘的市民游客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大阿哥”好似难不倒的叮当猫,耐心解答,与之互动:“农业种植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是从一窍不通走过来的,面向游客开放式的种植,寓教于乐,而且我们这里四季有果摘,对于上海的市民来说,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这么多热带奇花异果,吸引他们一来再来,我养得开心,看着也开心。”

2

民以食为天,精美可口的“海派菜”无疑是枇杷园主人沈振明的又一看家法宝。 2009年,前一任枇杷园的业主经营举步维艰,想找下家接手,“来的时候,300亩枇杷园杂草丛生,光除草就花了20万。”先后开了七八家餐厅的沈振明当时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来这里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枇杷园有什么吸引市民,一来再来的?仅靠这300亩枇杷,一年就20天的采摘季,不是长久之计。”

餐饮+采摘+住宿?能把人留住一晚,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五大要素,起码占到4个要素,才能获益最大化。 不仅自己开过餐厅,还在星级酒店当过行政总厨的沈振明是“国家特一级厨师”,“餐饮我在行,研发招牌菜,俘获了大家的味蕾,就俘获了人心。”

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来枇杷园的食客几乎必点,“鲈鱼去头,去尾,去骨,鱼肉切成粒。切鱼粒考验刀工,与其说是切不如说是‘锯’,速度要慢,且要用巧劲,才能将鱼粒切成方正且棱角圆润。”研制这道菜,沈振明深谙粗菜细作的门道,鱼粒上浆滑油,配以松仁,摆盘成麦穗状,“吃的时候,挖一勺鱼粒,放一滴醋,吊鲜,口感华润,回甘。”

(拆烩甲鱼

传统的海派菜,浓油赤酱,“现代食客口味已经和过去大不一样,更多人追求清淡,营养。”沈振明又示出一道拿手菜“拆烩甲鱼”。 这是一道汤羹,甲鱼经厨师的精加工,已化无形于汤汁中。 “甲鱼无非清蒸或红烧,一桌人围坐食之,裙边就那么一点点,给谁了好?”受淮扬菜“拆烩鱼头”吃鱼不见骨的启发,沈振明决定将这道名菜的做法移植到甲鱼身上。 取青浦练塘的深水甲鱼,蒸熟,放凉,然后取一大盆,放满纯净水,将甲鱼置于其中,厨师水中拆骨,整个过程既考验耐心,也考验厨师精细的手法。 紧接着将甲鱼肉剁碎,放入锅中爆香,倒入顶汤小火烩10分钟,“这个顶汤大有讲究,整鸡、鸡爪、金华火腿熬制一整天的头汤,称之为顶汤。”沈振明说,最后湿淀粉勾芡,大火将汤收浓,撒入胡椒粉、香菜提香即可。 尝一尝这“拆烩甲鱼”,汤汁香浓,甲鱼肉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酸辣花菜梗)

大菜笼络人心之前,沈振明擒住食客味蕾的小心思其实在开胃小菜上已是可见一斑。 花菜梗,很多人家在摘菜的时候,就习惯性扔掉的部分,在枇杷园的餐桌上却是一道吃口脆爽的开胃小菜。 “做法不难,类似江南人家腌制辣白菜的方法,主要是变废为宝,加之花菜梗泡制后,香脆之余,些许酸甜,很合上海人喜好甜中带酸的口味。”沈振明说,不少吃过的人,时常会到后厨讨做法,可见菜不在浓油赤酱,对胃口就是好。 有好菜,还得有好环境,5000平米的生态餐厅内,被沈振明生生地营造出了在森林中就餐的氛围。

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徽派建筑小隔间......好似在江南水乡,鸟语花香中,品尝着沈师傅的用心良苦之精美菜肴,这感觉是何其新鲜、舒畅? 难怪,从市区驱车一小时赶来,排再长的队也心甘了。

3

10年打造一个园子,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美食,采摘顶多也就能留住食客在枇杷园四五个小时,拉长消费链,一旦能留住大家住一晚,那么一餐变两餐,再加一晚的住宿费,留在枇杷园的消费增长端就更多了。

从小木屋打造起,41间,独立成户,前后阳台,后院的生态步道,绿树郁郁葱葱,“入夏之后,这里的体感最起码比正常温度要低个三四度。”联怡枇杷乐园总经理马友江说。

12间房车也有各自独立的园子,马友江说,“我们的房车比较注重客人的私密空间,一辆车一个园子,车里一个大床还有一个上下铺,非常适合二娃家庭。” “现在客房入住率已超去年同期,周一到周四入住率在50%,周末几乎每天都是满房。”在旅游业普遍还处在低迷艰难度日的时候,枇杷园生意火爆,起初令马友江也大感意外,“分析一下,主要还是大家在家都憋坏了,而且现在跨省游还没开放,市民就近休闲度假,离市区一小时车程,出了收费口,拐个弯就到,枇杷园很符合当前家庭短途游的选择标准。”

从10年前,刚接手枇杷园,枇杷5块钱一斤都愁卖,到现在8块钱,枇杷论个卖,10年产值做到6个亿,沈振明很是自豪,“接下来10年,我们将在枇杷以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上挖掘潜力,枇杷饮品,枇杷活力霜,还有枇杷膏、含片......我们已经和交大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合作,希望未来能在这方面将枇杷园的优质资源发挥到极致,产业链越住越长。”

6月11日中午11:30

话匣子FM客户端

同步视频直播

本期精彩内容

还将于周六上午10点至11点

上海新闻广播FM93.4的

《周末来打卡》节目中播出

欢迎收听!

编辑:王宇迪、李乐延(实习)

责任编辑: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