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刀郎歌词里唱的“勾栏”到底是啥意思?

2025-09-12 07:13 来源:群名网 点击:

刀郎歌词里唱的“勾栏”到底是啥意思?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近日,刀郎的最新歌曲《罗刹海市》引发了广泛的热议。作为一位历史文化从业者,我深感这首歌的歌词充满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也颇具难度。有人开玩笑说,要想理解这首歌,需要翻开字典一字一字查阅,但我认为这可能还不够。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单纯查字典可能只能勉强理解表面意思,却会忽略其中的深刻内涵。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下歌词中的“勾栏”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它与歌词中其他词句的相互呼应。

自古以来,音乐一直具有一定的门槛和阶级差异。就像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一样。不久前,卢克文在分析这首歌时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流行的歌曲如《纤夫的爱》等显得粗犷直白,而港台地区则盛行着张信哲的《爱如潮水》等温婉高雅的曲调。那个时代,听大陆歌曲的人被认为土气,而听港台歌曲的人则被视为时尚潮流,这两个群体完全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勾栏”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勾栏”这个词常常与“瓦舍”相连,即勾栏瓦舍。它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娱乐场所,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这些场所通常用于演戏和娱乐,供观众观赏。与此同时,古代的艺伎们也常在这些勾栏瓦舍中表演,谋取生计。可以说,最初“勾栏瓦舍”是演出场所的名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演变成了指代青楼妓院的代名词。

在描述北宋时期开封市民日常生活的《东京梦华录》中,提到宋代市民在勾栏瓦舍中消磨时光,形容道:“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从建筑形式上看,勾栏和瓦舍都是非常简陋的建筑,可以说它们类似于现代的临时舞台,可以随时拆卸并迁移。因此,它们与皇宫大院以及士大夫阶层常用的固定演出场所完全不同。当然,这些场所的演出内容也相对粗俗,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类似于清末时期的天桥上的艺人表演。

至此,我们或许能够理解为什么刀郎之前被批评为农民歌手,被认为没有文化,仅仅是在为工人阶级演唱。但如今,他却用最富含文化内涵的歌词进行反击,证明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正好印证了歌词中所唱的“勾栏从来扮高雅”。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歌曲一开始就提到“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十里花场有浑名”。大家都明白,“十里花场”指的是青楼妓院。前后呼应,让人们不禁思考,歌中究竟在谈论谁,这已成为大家心中的共识。

总之,这首歌的歌词深刻地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勾栏瓦舍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它通过精妙的用词和隐喻,展现了一种文化的对话,引发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思。这也让我们更加珍视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文化和情感的艺术形式,以及它在传递价值观念和社会信息方面的力量。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