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近代真实的破釜沉舟之役——江阴血战

2025-09-09 02:57 来源:群名网 点击:

近代真实的破釜沉舟之役——江阴血战

江阴地处长江南岸,在南京与上海之间,江面仅1500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人称“索航要塞”,素有“江上雄关”之称。1937年9月,淞沪会战后,长江口,成了太阳旗的天下,日军第二。第三两大舰队排兵列阵,巡洋舰、驱逐舰、航空母舰等随时准备沿江而上进攻南京。而江阴要塞,作为南京的屏障,首当其冲会受到日军的攻击。

当时中日两国海军力量相差20倍,日军拥有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25艘巡洋舰,70多艘驱逐舰等近300艘各式舰艇,总吨位115万吨。而中国最大舰艇“宁海”“平海”等4艘舰,排水量仅3000吨,其余都是些几百吨的小舰艇,总吨位5.9万吨,实力悬殊。但是,战争就是在实力极不平等的状态下,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

为了阻止日军沿江而上攻取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国防会议决定,选择江阴江面,建立一道坚固的阻塞线,以沉船和水雷,构筑“江上长城”。当时的海军部长陈绍宽,奉命赴江阴指挥。

构筑阻塞线首先将事先征集到的20余艘商船和8艘废旧舰艇,开至江阴长江江面南北岸之间,呈一字排开,抛下双锚。然后打开舱底阀门,灌进江水让船下沉。一夜之间,完成了封江。又在阻塞线前布设水雷,以加强封锁。当时的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被任命为封锁区总指挥。

我军破釜沉舟构筑江阴封锁区的消息传到上海日军第三舰队。日寇知道如不突破江阴防线,日舰就无法突入长江腹地。于是在9月22日,日寇海军联合航空队30余架战斗机,携带炸弹窜犯江阴。血战终于打响了。

布防在江阴封锁区的我海军各舰纷纷开火,一串串炮火,将日寇首批攻击的1架飞机击落。日寇忙改变战术,集中10多架战斗机分4批攻击我“宁海”“平海”两艘主力舰,我两舰官兵殊死抵抗,使敌不敢近前,而后退走。当天晚上,陈季良召开会议,部下让他注意安全,陈季良坚定地说:“平海舰是旗舰,也是敌轰炸目标,绝不能为我安危降下司令旗”。

到25日,日寇组织更大规模机群再次进攻我舰队,130余架日机在江面上空往来穿梭投弹轰炸,江阴江面上成一片火海。

我海军舰队官兵面对强敌英勇还击,战斗从上午直打到黄昏。“平海舰”被炸成重伤,舰长高宪申受重伤,官兵死伤20多人,舰体也被炸漏水,但其余官兵分离堵漏,英勇作战,对空火力始终不停。“宁波舰”遭敌机轮番轰炸,舰员死伤过半,血染甲板,舰长陈宏泰腿部中弹,航海长林人骥阵亡,但官兵们仍然战斗不息。两次战斗我舰共发射高射炮弹1300多发,高射机枪弹10000余发,击落击伤敌机20多架,终于打退了日寇的进攻。

虽然在以后的日寇大规模进攻中,江阴要塞及南京相继失陷,日寇还在南京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但中国海军在当时武器装备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仍然誓死抵抗,这大大鼓舞了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