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历史几乎遗忘的人物:冯小青

2025-09-01 14:05 来源:群名网 点击:

历史几乎遗忘的人物:冯小青

历史几乎遗忘了的人物:

冯小青

张岱的《西湖梦寻》里有一篇文章《小青佛舍》,讲述的是明万历年间扬州的一位才女的故事,主人公冯小青,名玄玄,字小青。今天,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仍保存有她的坟墓,墓前,刻有弘一法师书写、柳亚子先生祭冯小青墓而写的碑文。一个不为很多人所知的女子,却吸引着众多名人的关注,盖因了她有着过人的才华和悲剧的一生。

我也是偶尔读到了她的诗文,惊异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子的才华,才好奇地去了解了这位才女的故事。

冯小青本是世家女,父亲是广陵(扬州)太守,从小她是成长在太守府的深闺里的,母亲也是一位大家闺秀,且只此一个独女,因此更视如掌上明珠,从小便悉心培养。

十岁时,有一慈眉善目的老尼经过,见冯小青聪明可爱,便喊住她,抚摸着她的头对她说:我教你一篇文章,看你喜不喜欢。于是,口诵了佛家的经典《心经》,却未曾想小姑娘竟一字不差地复述了出来。老尼惊诧莫名,念一声“阿弥陀佛”,对小青的母亲说: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切勿让她读书识字,或可有三十年阳寿。其母听之,仅作为笑谈,不允!

据说,这一经历便是《红楼梦》林黛玉的小说原型。这里姑且不提!

天有不测风云,朱棣的靖难之役中,其父被杀,小青母女因在亲戚家而得以幸免,但失去了经济来源,母女俩的生活陷入了困顿。十六岁时,她已是好读书,解音律,善弈棋,但其母贪恋钱财,不经详访便将她嫁给了杭州的冯通为妾。

嫁到杭州,却不料冯生的原配崔氏既妒且悍,可怜一弱女子才出火坑又入火海。

崔氏有一亲戚,称杨夫人,才而贤淑,曾跟随小青学棋,对小青极是怜爱,多次想救小青于水火,奈何小青均予以拒绝:多蒙夫人爱同亲女,賎妾岂不知感,所恨命如一叶,与死为邻,只怕此生无由侍奉!泛游西湖,她独自一人至苏小小墓前,取酒浇祭,口占一绝:

西陵芳草骑辚辚,内信传来唤踏春。

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一次,崔氏对杨夫人说:我闻西方佛无量,而世多专礼大士,这是何故? 夫人未及答,小青应曰:只为菩萨能慈悲耳。妇知讽己,便笑曰:是了,是了,我当慈悲汝。自此事之后,崔氏对小青愈加苛刻。随之,将她独自一人安置到孤山居住,并告诫说:非我命而郎至,不得入。非我命而郎之手札至,亦不得入。

小青在孤山的所住之处,即张岱所称小青佛舍,其紧临苏堤,是“梅妻鹤子”林和靖的故址。在这里,她曾有诗寄其幽怨云: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独自久居此地,小青之怨愈深,常对影自怜: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读《西厢记》,赋一绝:

冷雨幽窗不可聆,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这便是我所读到冯小青的第一首诗了。

后,杨夫人之女去世,她也跟随丈夫去了外地。小青失去了唯一相知的朋友,更加郁郁寡欢,不久便重病缠身。崔氏安排医生前来看视,并让婢女送来药物。每次。等婢女一走,小青随即便将药泼掉:吾固不愿生,亦当以净体皈依,作刘安鸡犬,岂汝一杯鸩所能断送乎!

一日,小青让跟随的老妇请来画师,为自己画像,数次而成。随后将自己的画像供于榻前,设梨酒焚香祭之。取笔砚写下一封寄杨夫人的信,信后附绝句一首:

百结回肠写泪痕,重来惟有旧朱门。

夕阳一片桃花影,知是亭亭倩女魂。

写毕,掷笔于地,抚几泪下,潸潸如雨,一恸而绝,年仅十八耳。

后人对她有评价:千百年来,艳女、才女、怨女,未有一人如小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