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80年代初,顾维钧的几张生活照,曾名扬海外,晚年为何不回大陆?

2025-11-02 00:44 来源:群名网 点击:

80年代初,顾维钧的几张生活照,曾名扬海外,晚年为何不回大陆?

上世纪 80 年代初,几张顾维钧的生活照在海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照片中的他,虽已至暮年,却依旧风度翩翩,岁月沉淀下来的气质与从容尽显。这几张照片,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位民国传奇外交家身上。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萦绕在众人心中多年的疑问:顾维钧晚年为何不回大陆?

顾维钧的外交高光时刻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作为战胜国,中国派代表团参会,期望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英法美等列强无视中国战胜国地位,打算将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

关键时刻,顾维钧在会议上演讲,称“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尽管顾维钧据理力争,中国诉求仍被驳回。他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意义重大,也为后来争取山东权益奠定基础。

推动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时光流转,二战爆发,人类陷入灾难。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员,付出巨大牺牲,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战争尾声,建立新国际组织维护和平安全提上日程。1945 年,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顾维钧是中国代表团重要成员。会议期间,他参与议程讨论协商,与各国代表交流,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权益力争。

《联合国宪章》签署仪式上,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第一个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顾维钧凭借外交智慧和努力,为中国赢得尊重与认可,争取到更大话语权。

顾维钧的复杂政治立场与经历

顾维钧的政治生涯与国民党关系密切,在不同时期为国民党政府效力,承担重要外交使命。顾维钧积极奔走国际舞台,与各国政要沟通协商,争取国际援助和支持,为中国抗战提供了一定的外部支持。

1946年他代表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该条约给予美国在华诸多特权,美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冲击中国民族工业,许多民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困境。顾维钧因此被列入战犯名单。

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会议筹备期间,国共两党在代表团组成问题上产生分歧,蒋介石起初想排除中共代表参会,后在各方压力下让步。顾维钧主张中国代表团应包括中共代表,最终中共代表董必武得以出席大会。会议期间,顾维钧拟定工作原则,确保代表团成员平等参与、团结合作,为中共代表发挥作用提供了保障。

顾维钧的海外生活

晚年,顾维钧定居美国纽约,生活悠闲。夫人几乎每周为他安排牌局,他打麻将思路敏捷。有人问牌运,他幽默回应 “十九必输”,称牌局花样多精力难顾,不过他对输赢不在意,享受社交乐趣。

顾氏夫妇热衷请客,家中常大宴小宴,高朋满座,这是他与各界交流的机会。他能过上惬意生活,得益于海牙国际法庭十年任期的高薪,积累财富维持高品质生活。

虽身处海外生活安逸,顾维钧却始终思念家乡嘉定。遇到上海来的人,就急切询问是否去过嘉定,还惦念家乡的塌棵菜、罗汉菜。任驻法公使时,怕巴黎吃不到臭豆腐,行李中带了不少装臭味菜的坛罐。

1983 年,女儿顾菊珍回国观光,顾维钧嘱咐她回嘉定看看,还将珍藏的明代 “嘉定四先生” 及侯峒曾、黄淳耀墨迹交她带回献国家。顾菊珍回国后到嘉定察看顾家祠堂旧址,拍照带回。顾维钧看到照片,了解故乡变化,十分激动。1984 年,他书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赠给嘉定县博物馆,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未回大陆的可能原因

20世纪中叶,世界处于冷战格局,东西方阵营对立。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外部封锁孤立,国际环境严峻。顾维钧长期活跃于国际外交舞台,与西方国家联系广泛,在国民党政权中也任要职。

1949年,顾维钧被列入国民党43名战犯名单,这让他对回国后的政治环境有所担忧。加之信息传播限制及长期身处国外,他对新中国政策缺乏深入了解与信任,故而在是否回国问题上犹豫不决。

除政治因素,个人层面也影响着顾维钧的决策。他晚年定居美国,习惯当地生活,在纽约有舒适住所和稳定社交圈。夫人严幼韵将家里打理得好,牌局、宴会让他享受社交乐趣。

从家庭状况看,顾维钧子女大多在海外,他难舍与子女的亲情,尤其女儿顾菊珍长期居美,团聚对他很重要。此外,他年事已高,身体渐差,担心回国生活和医疗条件不如美国,在美国已建立熟悉的医疗关系和生活保障体系,所以更倾向留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 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