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美团、京东、饿了么外卖骑手到哪家能赚到钱?哪家优势更大!

2025-11-22 06:27 来源:群名网 点击:

美团、京东、饿了么外卖骑手到哪家能赚到钱?哪家优势更大!

外卖行业向来是互联网巨头争夺的高频流量入口,而骑手作为行业的核心“毛细血管”,其收入与权益保障始终牵动人心。随着京东以“搅局者”姿态入局,外卖江湖的竞争格局再添变数。本文将深入对比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家平台的骑手收入机制、福利政策与职业发展空间,揭秘哪家平台更能让骑手“跑出钱途”。

美团、京东、饿了么外卖

一、收入结构:单量、单价与补贴的博弈

美团:单量王者,但单价承压

美团餐饮外委各季度日均单量数据(单位:万单,不含闪购订单)

美团凭借超60%的市场份额稳坐行业第一,其核心优势在于庞大的订单量。数据显示,美团一线城市高频骑手月收入可达7354元,乐跑骑手甚至突破1.1万元。但高收入背后是“以量取胜”的逻辑:骑手需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且单笔配送费仅5.5-7.5元。此外,美团的“神会员”等补贴政策间接压缩了商家利润,部分成本转嫁至骑手端,导致配送费增长乏力。

饿了么:灵活补贴,但稳定性不足

饿了么配送费单价

饿了么的单量虽不及美团,但其补贴政策更具弹性。高峰时段配送费可上浮至4元/单,兼职骑手可灵活接单。不过,其核心问题在于订单分布不均,非高峰时段单量锐减,全职骑手月收入多在5000-6000元区间。

京东:高单价+低强度,但单量有限

京东配送费单价

京东外卖虽处于起步阶段,却以“高单价”策略吸引骑手。据实测,相同订单的骑手收入比美团高出约20%(如6.8元 vs 5.7元)。此外,京东允许骑手在快递与外卖岗位间灵活切换,缓解淡旺季收入波动。但当前京东外卖日订单仅百万级,覆盖城市有限,短期内难以支撑大规模骑手就业。

二、福利保障:从社保到职业安全,谁更“人性化”?

社保之争:京东率先破局,美团、饿了么被动跟进

京东,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2025年3月,京东宣布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兼职骑手也可获意外险与医疗险,直接倒逼美团、饿了么在次日宣布类似政策。这一举措打破行业长期“社保缺位”的顽疾,但实际落地效果仍需观察。例如,美团仅承诺为“全职及稳定兼职”缴纳社保,而平台中超48%的骑手年接单不足30天,这部分人群可能被排除在保障范围外。

三、长期发展:职业天花板与转型机会

美团:体系成熟,但晋升通道狭窄

美团为骑手设计了“普通众包-乐跑-站长”的晋升路径,但实际晋升率不足5%。多数骑手仍困于“接单-配送”的循环,缺乏技能提升机会。

京东:跨界资源整合,想象空间大

背靠京东生态,骑手可申请转为快递员,或参与无人机配送等新业务试点。此外,京东物流与外卖业务的协同效应,可能衍生出仓储管理、即时零售等岗位,为骑手提供多元化转型路径。

饿了么:保障升级,但创新不足

饿了么虽推出“骑士关爱保障”与职业培训,但其业务模式与美团高度同质化,未能像京东一样打通生态资源,骑手长期发展仍受限。

四、行业变局:京东入场的“鲶鱼效应”

京东外卖的崛起,不仅迫使美团、饿了么优化骑手待遇,更推动行业从“压榨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例如,美团近期加大AI技术投入,试图通过无人机配送、智能调度降低人力成本;饿了么则试点“骑士体验官”制度,收集骑手建议优化服务流程。

未来展望:骑手需要的不只是“高收入”

随着Z世代骑手占比提升,他们对工作自由度、职业尊严与社会保障的需求远超以往。平台若仅依赖“烧钱补贴”争夺骑手,终将陷入内卷。唯有构建“收入-保障-发展”三位一体的体系,才能赢得骑手忠诚度。

结语:选择平台需权衡“当下”与“未来”

求稳定高单量:美团仍是首选,但需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

图灵活与补贴:饿了么适合兼职,尤其适合利用午晚高峰“赚快钱”。

谋长远发展:京东潜力最大,尤其适合希望融入物流生态、寻求转型的骑手。

外卖行业的竞争本质是“人力争夺战”,而骑手用脚投票的结果,或将重塑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