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贾元春为何与何生在正月初一,与太祖太爷同生日?

2025-08-23 08:03 来源:群名网 点击:

贾元春为何与何生在正月初一,与太祖太爷同生日?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到贾元春时,冷大郎道:“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因后文书中有冷二郎柳湘莲,故称先出场的冷子兴作冷大郎。其实,冷大郎冷二郎本是一郎——这是题外的话,按下不表。

到了第六十二回书中,贾探春说贾家人的生日,言及贾元春,探春道:“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也就是说,大年初一这天,贾家有三个人过生日,除了元春外,还有太祖、太爷。

那么,贾元春为何生在正月初一,又为何与太祖、太爷同寿日呢?

太祖太爷究竟是何人

《石头记》中的太祖太爷应当是两个人,要分开读为“太祖”、“太爷”。这样一读就有内容了。太祖,一般是古代某朝开国君主,《石头记》隐写的大明历史,此“太祖”指的是朱元璋。太祖是洪武帝,那太爷又是谁呢?

贾家分宁荣二府,其祖分别是宁荣二公。贾家二府的先祖是贾复,贾复即假复,假借复明之意,也就是南明时期朱家藩王打着复明的旗号争夺皇统,更隐藏了姽婳将军以报君父之仇为名自立为帝的历史。林黛玉不让香菱学放翁的诗,就是因为“贾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石涛、八大山人到死都没能看到大明复明,“潇湘妃子”因而又号“瞎蹲者”,贾雨村谐音“瞽愚蠢”。

言及宁荣二府,冷子兴说:“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据甲戌侧批所云,宁国公名叫贾演,荣国公名叫贾源,这兄弟二人合起来就是“寅缘”,庚辰本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林代玉抛父进都京”,说的就是贾演贾源。贾元春的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其中的“虎”就是“寅”。

寅缘,既是拆字又是谐音,这是《石头记》最惯用的训诂隐喻之法。寅缘着水字边,隐写的是大明五德字辈中的水字辈,朱元璋本不是水字辈,乃以“洪武”为年号。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此淫水即洪水,隐写的就是洪武。

朱元璋一母同胞兄弟四人,三个哥哥分别是大哥朱兴隆(重四)、二哥朱兴盛(重六)、三哥朱兴祖(重七)。朱元璋是老四,原名重八,因追随郭子兴而以“兴”名朱兴宗,做了皇帝后,为维护皇统而将三个哥哥以“兴”为辈改名,兄弟四人合起来是“隆盛祖宗”。

元至正四年,泗州大旱又遭蝗灾(母蝗虫),朱元璋家因饥荒“连遭三丧”,父亲朱五四(朱世珍)、大哥朱兴隆、母亲陈氏先后辞世。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朱元璋十七岁,三百年后,又是一个甲申,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所以,“又向荒唐演大荒”,荒,凶年也。

第一次遭遇“大荒山”,到大明建立时,朱家只留下两房人,也就是长房留下长孙朱文正,再就是朱元璋这一房。洪武四年四月,朱元璋“封建诸子”,除自己的九个儿子封了藩王外,还“推亲亲之恩”,赦免朱文正之罪,封其子朱守谦为靖江王。所以,荣国府贾赦字恩侯,贾政乃假文正之名。

荣国府本是大明的隐写,石涛则以此隐写了自己的家史,其主背景是靖江王府。石涛是靖江王之后,其“太祖”就是朱兴隆。朱兴隆就是之一“兴隆街的大爷”,也就是石涛家的太爷。因此,我说荣国公比宁国公大。朱元璋以“洪武”而为水字辈,那么,朱兴隆也是水字辈。

什么是“夤缘”呢?《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朱元璋生于“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此即“夤缘”,也就是贾元春省亲的时间。“贾雨村夤缘复旧职”,隐写的是朱兴隆因朱元璋而封南昌王,又因其孙朱守谦而为靖江王一世祖。

既然“真事”中荣国公比宁国公年长,为何冷子兴却说“宁公居长”呢?这个红楼之谜隐藏在《朱氏世德碑》中。此碑是朱元璋亲撰,讲到朱兴隆时说:“孟兄先逝,合家居丧”、“孟嫂携幼,东归故里”。孟兄是庶出的长兄,《皇明祖训》明确:“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朱兴隆由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这一脉就不能继承仁祖(朱世珍)的龙衣了。

石涛对此极为不满,在书中反复讲到了这段历史,比如,金陵第一钗判词第一句“可叹停机德”,借“孟母”写自己的家史。朱元璋兄弟四人一母同胞,因“孟兄”而平白无故地多出一个母亲,是为“贾母”。贾母住在荣国府,就是住在了老大家。

太祖、太爷,“太”为太初,即“初一”。朱元璋是大明之初,朱兴隆是靖江王之初,故而,太祖与太爷就生在了“大年初一”。

《朱氏世德碑》中说:“……曾祖考四九公,娶侯氏,生子曰:初一公,初二公,初五公,初十公凡四人。……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原来,大明从金陵朱家巷迁到泗州之祖,正是“初一”公。

贾家为何有四春

“三春去后诸芳尽”,讲的是贾家之“春”,几乎所有的红迷朋友都认为贾家有“三春”。但是,贾元春的判词却是“三春怎及初春景”。这就是说,贾家共有四春,也就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春不及初春,指的就是这四春。一季三月,哪里来的“四春”呢?

贾元春即初春,元,为元日,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冷子兴说元春生于“正月初一”,探春则说大姐与太祖太爷生于“大年初一”,这是两个看似一样其实大有可考的两个隐喻。《尔雅》:“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石头记》中的“年”,就与“周”有关。

初,始也,《列子·天瑞篇》:“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初,又是帝王的年号,第一个以“太初”为年号的是汉武帝。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春二月)改元为太初,同时改历(时宪书),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也就是孟春岁首,寅月初一即后来的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太初元年之前,时宪书采用的是颛顼历,以建亥之月为岁首。建亥之月即孟冬之月,也就是农历冬十月。以颛顼历之建亥之月为一年之始,那么,从孟冬到孟春就有四个月,再以孟春到季春这三“春”算,“正月初一”就是“三春”之前的初春了。

《石头记》为何要以此写贾家“四春”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初一公是兄弟四人,朱元璋也是兄弟四人,大明第一场诸侯(朱猴)之乱是小燕四儿。而“四春”最深层次的隐喻,则是说的朱元璋。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因周武王大封姬氏同姓,朱元璋的先祖就被封在了邾国。邾国本曹姓,因封国而改为朱姓,这是曹雪芹“曹”的寓意。

冷子兴的岳母、王夫人的陪嫁周瑞家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家的,朱元璋字国瑞。贾政,字存周。

朱元璋说他是帝颛顼之后,却又在自己出生的神话中说自己是黄帝的冷香丸转世,是黄帝传的帝位,所以帝号是“高皇帝”。高皇帝之“高”,出自高阳氏颛顼,颛顼帝姬姓,朱元璋乃自称“金鸡”,也就是无稽崖的“稽”。无是“吴”的谐音,指的是吴回。吴回是颛顼帝重孙,帝喾封的第二任祝融——“融,大明也”。稽是“姬”的谐音,崖,水边,也就是“水浒”。无稽崖又谐音“无鸡鸭”,就是夏金桂爱吃的油炸鸡鸭焦骨头。

初春,指的是大明之始,“三春”则又指的是明亡。春日木旺,《说文解字》:“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因此,《石头记》以秦可卿之死隐写了大明亡于三木三由,也就是朱由检、朱由崧、朱由榔。三由即烈火烹油、油炸鸡鸭焦骨头之“油”,也就是红楼三尤。

“三春怎及初春景”,大明之始为“初一”,春为木,“春”拆开是王熙凤判词中的“三人木”,又指大明第一代木字辈之朱棣。从大明之始到永乐皇帝,正好三个皇帝,也就是“春”。前三朝后三朝,故是“三春怎及初春景”,贾家便有了四春。

石涛与八大山人隐写“太初”,实则暗藏颛顼时宪书以隐写颛顼转世的大明太祖高皇帝。“正月初一”,更准确地说就是正史之中帝王纪中的“正朔”,比如《明实录》中所载之“洪武元年春正月壬申朔”之类。

正朔即正统,贾元春乃“正朔”却生在荣国府,当然指的是大明正朔。靖江王家不是大明正朔,贾元春与太祖太爷同寿日,当然是太祖为正朔。不过,石涛的父亲朱亨嘉假“洪武”为年号称帝,也是“正朔”。石涛认为,南明藩镇播乱,唐王都能称帝,我们家乃仁祖嫡长子,为何不能称帝?因此,石涛晚年自画像便戴了一顶黄冠,此黄冠就是赐予陈氏太后冷香丸的黄帝。

“名登玉牒伤孩抱,迹托黄冠避劫尘。”石涛就是“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大明玉牒中人。“白发黄冠泪欲枯,画成花竹影模糊。湘江万里无归路,应向春风泣鹧鸪。”则是石涛晚年的写照。后面的四句诗中就隐藏了以泪还情的“潇湘妃子”。

虎兔相逢大梦归

汉武帝改时宪书,以“斗柄回春”之建寅为岁首,寅月初一为大年初一、正月初一。贾元春乃“元春”,也就是建寅之孟春。元春、孟春本是一春,分别隐写了太祖与太爷。元春、孟春建寅,所以,贾元春的判词中就有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

寅为虎,第十四回脂批:“彪拆虎字,寅字寓焉”,这就隐写了三个虎年,也就是“寅”年。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驾崩,这一年是农历戊寅年。“又向荒唐演大荒”,取代大明的是生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顺治,这一年恰恰就是农历戊寅年。

第二十六回,薛蟠误把“唐寅”说成“庚黄”,实则隐藏了“庚寅”。《史记·楚世家》:“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靖江王亡于顺治七年,这一年就是“庚寅”。

吴回既是邾国先祖,又是楚国先祖,是《石头记》中的“芹”。芹即芹菜,别称楚葵,谐音楚魁,吴回即“楚魁”。朱元璋以“融”为国号,自称吴王,也是“楚魁”。南明最后一帝朱由榔是桂王朱常瀛之子,袭封桂王,封地在吴回陵所在之衡州,则是大明最后的“楚魁”。书中的“湘”,其一寓意指的就是楚魁之地。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退位,指的是皇帝逊位,花神指的是大明与靖江王。这里的芒种实写的是芒种交夏至,未时交节写的是顺治六年(1649年)五月二十一日(公历6月21日)。

四月二十五、二十六两日,则是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火焚于“北邙”的日子。这一年是康熙元年,农历壬寅年。“虎兔相逢大梦归”,朱由榔被缢杀,标志着南明灭亡,大明家事彻底消亡。兔乃月中玉兔,即大明意象,意思是大明遇到虎年虎人,就将“大梦归”。靖江王家也是“虎兔相逢大梦归”,不仅亡于庚寅,更是亡于属虎的孔有德。孔有德就隐写在“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句话中。

“彪拆虎字”,寅肖虎,戊寅、庚寅、壬寅三虎乃三春,正月建寅,“初一”乃太初,而“一”却是这样的寓意:“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石头记》假语为大明皇帝。

这就是贾元春与太祖太爷都出生在正月初一、大年初一的寓意,也是隐写的“曹雪芹”,即大明兴亡家史。此文简而言之,贾元春生于正月初一的其他寓意另外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