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甘南名寺拉卜楞寺

2025-09-28 02:36 来源:群名网 点击:

甘南名寺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是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

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

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

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

小老儿虽然从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对宗教文化还是有一定的兴趣,对宗教所宣传的与人为善的宁静致远的部分还是认可的,特别是佛教所弘扬的以修行的方式来开启人们的智慧,以修行的方式来探求人生的真谛和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小老儿可以说是顶礼膜拜的。

比如小老儿非常喜欢神秀作的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意境高远而又接地气!

而六祖慧能就此偈作的补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虽然立意比神秀更高,但一来毕竟有抬杠之嫌,而来太不接地气,所以小老儿不以为然。

每到寺庙拜访,小老儿总喜欢和庙里的高僧交流,如有机缘遇到机锋相对时,也会享受其中的乐趣。

一路上跟着讲解喇嘛走,不知不觉脱离了大部队,身边只有水哥一人了。小老儿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无暇顾及伙伴-因为我不能要求别人都和我有一样的兴趣,同时也不愿意放弃这种增加学识的机会。

苏苏莜妈找了半天才跟上我和水哥,苏苏怕又走丢,于是一路上始终紧紧拽住小老儿的胳膊。

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是拉卜楞寺的骄傲。

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的特色之一:经筒上写满(更讲究一点的是刻满)了经文,每转一圈,便表示转经筒的人念过了一遍经文。

小老儿窃以为这是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手段:他们既要通过宗教来统治人们的意识形态,又不愿意百姓因为通过学习经文而拥有更多文化知识。

而百姓也只满足于形式上的念经文,对学习文化知识没有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才有了类似转经筒的念经形式。

虔诚的藏民,把满足简单生活后富裕的财富,全都捐给了寺庙,以祈求佛祖因此而保佑他们的平安,他们不是没有钱,而是虔诚到宁愿舍弃财物,他们不是读不起书,而是虔诚到不愿读书,宁肯把用来读书的钱捐给寺庙。

藏民的虔诚,不是汉人轻易能读懂的;藏民的世界,不是汉人轻易就能理解的。

如果你喜欢小老儿的文章,请加关注并使劲点赞,你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