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杂谈 > 正文

​“客家人”——一支不容忽略的汉族族群!

2025-09-24 21:23 来源:群名网 点击:

“客家人”——一支不容忽略的汉族族群!

遍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及世界范围的“客家人”从哪里来?

其实“客家人”其实是由汉族演变形成的一个汉族族群分支。

“汉族”起源于中原地区,他们是如何大规模迁入南方的呢?

今天,位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的“客家人”是历史上2000多年历经六次大迁徙形成,他们是中国2000多年朝代历史变迁的有力证明。

福建永定·客家村落

第一次迁徙:因秦始皇南征百越迁入

赵佗、任嚣奉命南征岭南,带去大量士兵在岭南与土著越民生息繁衍,成为首批“客家人”;同时期秦始皇为建造阿房宫,驱逐数万人前往赣南伐木,部分留在当地,成为赣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秦征百越

第二次:西晋“五胡乱华”时期躲避战乱迁入

西晋永康元年,发生“八王之乱”,随后爆发农民反晋斗争。这时以匈奴、鲜卑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趁机不断侵扰内地,中原又陷入了“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东晋初年,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这次迁徙持续约一百七十年左右,近百万的中原人参与了这次大逃亡。

“五胡乱华”中原人南迁方向

第三次:唐末至五代时期,因连年战火及天灾南迁谋生

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国家动荡,朝局不稳,加之连年天灾,中原百姓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黄巢起义爆发,战火连绵,十几年动乱中原各地汉人分头南下谋取出路,此次南迁历时九十余年。

黄巢起义

第四次:宋元时期北方“金、元”入侵,百姓南迁闽、赣、粤

宋元时期,金人、元人等民族入侵中原,百姓苦不堪言,这迫使一批中原汉民南下迁往闽、贛、粤地区,与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逐渐交融。总人数高达百万人,最终发展成为客家民系。

宋元时期

第五次:清初“禁海”,原南迁沿海居民回迁赣南、四川

距离第四次迁徙数百年后,闽西和粤东的客家人口已发展膨胀。满人入主中原后,清政府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民众被迫再次分头迁徙,一部分沿海客家人又回迁赣南,另一部分由粤东迁入四川等遭战火毁灭的地方重新开辟垦殖,历史谓此“移湖广,填四川”之说。

清初禁海政策

第六次:清中后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土客械斗、下南洋

清代中后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客家人是这次起义的主力军,起义失败后,遭到清政府绞杀,百姓纷纷逃匿;同时间,粤中地区爆发十二年之久的土客械斗,动乱迫使客家人再次南迁至海南、广西、南阳各地,部分客家人漂洋过海到达缅甸、越南等地;另有不少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迁往沿海,大量移居海外,这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大迁徙,客家人分别迁往南至雷州、钦州、广州、潮汕等地,渡海则到达香港、澳门、台湾、南洋群岛,甚至远至欧美等地。

下南洋移民路线(图源:可视化星球)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8000万客家人——其中约5000万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等19个省的 180多个市县,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约600万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约1500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亻厓”(发音ngai,二声)——客家话“我”,同关中方言“爱”的二声

今天的客家人,已成为我国东南部及南洋地区经济生产的主力军、近代以来“上山下海,开行办厂”的生意人,在世界范围形成了广泛的客家人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