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名网 > 范文 > 正文

​汉乐府民歌优选51句

2024-11-25 15:58 来源:群名网 点击:

汉乐府民歌优选51句

1、南朝民歌盛于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华彩的一章。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男北民歌有好多好多。其中,中国南方民歌有《十八弯》、《水路到我家》、《外婆的澎湖湾》、《南琴晚钟》、《浏阳河》、《采茶歌》、《一剪梅》、《八月桂花遍地开》、《家乡美》、《云之南》、《山歌好比春江水》等;中国北方民歌有《劳动号子》、《黄河大合唱》、《沂蒙山小调》、《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茉莉

image.png

花》等等。

4、北朝民歌,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词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歌词有的是用汉语,有的是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

5、它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也有七言四句的气绝体和七言古体及杂言体,对唐代的诗歌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6、反应楼人民生活艰难和困苦

7、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8、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9、暖谷春光至,宸游近甸荣。云随天仗转,风入御帘轻。翠盖浮佳气,朱楼倚太清。朝臣冠剑退,宫女管弦迎。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文房开圣藻,武卫宿天营。玉醴随觞至,铜壶逐漏行。五星含土德,万姓彻中声。亲祀先崇典,躬推示劝耕。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道德关河固,刑章日月明。野人同鸟兽,率舞感升平

10、北朝民歌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

11、人民受剥削,徭役的苦难及反抗精神.

12、乐府的艺术特色

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

14、揭露统治者的奢淫贪暴.

15、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代表作有《采桑度》等;北方民歌慷慨激昂,既有恋歌,又有牧歌、战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等。

16、①以叙事为主,这是汉乐府最主要的特征,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孔雀东南飞》,为汉乐府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代表汉乐府发展的最高峰.

17、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发展了《诗经》叙事成分;突破四言格式,以杂言为主,趋向五言;汉代乐府民歌产生于辞赋和散文兴盛,而文人诗相对消沉的时代,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18、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于乐府横吹曲辞的横吹曲中。横吹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要求雄伟悲壮。我国古代西北民族的乐曲,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原因,常适用于作军乐,而被中原文化所吸收。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系张鸯从西域传来,但歌辞没有流传下来。南北朝时代甫北两朝在政治方面形成对峙,但在文化方面彼此还是互相交流的。南朝的吴声西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即已传入北朝,成为北朝上层阶级常常欣赏的娱乐品。

19、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20、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21、汉族民歌音乐。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22、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的是男女主人公大胆而自然的爱慕之情,没有什么礼教的约束,而汉乐府则因为汉代男尊女卑观念的确立表现出对女性的道德束缚;诗经中的爱情更浪漫美好,而汉乐府的爱情则是不如人意的现实。

23、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24、控诉战争的残酷和罪恶.

25、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辞中。清商曲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通俗乐曲,许多民歌都配合这种音乐演唱。南朝的清商曲又分为若干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吴歌和西曲两类,民歌大多都属于这两类。“吴声歌曲”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地带。“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荆(今湖北江陵县)、郧(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等地。这些都是当时的重镇,是商业发达的城市。因此,南朝民歌所反映的多是城市生活,和汉乐府所反映的多是乡村生活不同。

26、反应人民对战争的厌倦

27、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28、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纪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为著名。歌辞的主要内容,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木兰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爱情生活,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如《敕勒歌》)。

29、因为“汉乐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诗歌形式上看,“汉乐府”孕育了“五言诗”“七言诗”“叙事诗”等新的诗歌形式。从诗歌的精神上看,“汉乐府”从《诗经》中承继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曹操,他的很多诗,像《短歌行》,是仿照“汉乐府”做的,后来也被称为“乐府诗”。即“乐府诗”又分为平民乐府诗和文人乐府诗。平民乐府诗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文人乐府诗是文人仿照平民乐府诗创作的。一直到了唐代,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也创作了不少文人乐府诗。

30、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31、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

32、歌颂男女青年的反礼教斗争和他们的坚贞爱情.

33、汉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主要内容包括:

34、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35、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36、从思想内容上看,都反映了现实生活——劳动人民受压迫和剥削的悲惨遭遇,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婚姻,对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的讽刺、揭露和批判,劳动人民对战争和徭役的不满。从艺术特色上看,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独特的叙事性。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艺术上都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特质上,诗经的音乐性、散文性、韵律的自然性以及艺术手法的原始性在汉乐府中都得到了再现,

37、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38、汉乐府民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扬。

39、汉代以前,还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可谓是汉乐府的独创,并出现了《陌上桑》这样完美的长篇五言诗。但是从现存《薤露》、《蒿里》两篇来看,汉乐府民歌中应该也有完整的七言诗。

40、诗经与汉乐府

41、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赋比兴的手法,而叙事艺术前所未有,开启了后世乐府叙事诗的先河,影响到魏晋建安文人诗、南北朝乐府诗和唐代文人乐府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42、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形式上长短随意,整散不拘,少数作品沿用《诗经》的四言体,如《公无渡河》、《善哉行》等。此时,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杂言体。

43、《诗经》中已出现杂言诗,但数量较少,变化也不大。汉乐府民歌中杂言体有了较大发展,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如《孤儿行》中“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便是十字成句。另一种是五言体。

44、东汉乐府民歌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

45、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46、乐府诗有长有短,短的《江南》才三句,长的《孔雀东南飞》350多句。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47、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优良传统、现实主义精神、抒发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伦理情感等内容,同时也突破了诗经民歌言志抒情的传统而走向社会批判的道路,人本思想尤其是家庭关系内容显著增强,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48、东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49、叽刺达官显贵,反应婚姻和爱人情!

50、政府派官员到民间采诗,汉代“乐府”并非首创。我国很早就有所谓的“王官采诗”制度,《诗经》中的很多诗,就是政府派专人从各地采集来的,而且很多也是配了音乐,可以演唱的。但在《诗经》之后,很长时间,大约三四百年间,这项古老的“王官采诗”制度中断了。直到汉武帝设立“乐府”,派人到民间采诗,才又重新恢复起来。所以,说“汉乐府”是“继往”的,就是它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如果没有“汉乐府”,中国诗歌中的“民间的诗”这一条线就有可能要断了,“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传统,丰富了中国诗歌的类型。

51、《悲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控诉战争带来的徭役之苦。诗人用浑朴自然的语句,写出了游子思乡不得归的百转愁思。全诗既不叙事,也不写景,而以肺腑之言、真挚的感情和痛苦的体验而动人心弦。